扯白糖(扯糖糕)的配方?
1、准备300克面粉,大约350毫升的开水、30克白糖。
2、烫面烫熟之后,放凉。
3、这个时间我们准备糖馅。白糖里面加一些面粉,可以防止烫嘴和流糖,加一把黑芝麻增香。
4、放凉之后再加少许的食用油,和成面团。加了油和面的时候不沾手,而且和的面团也是非常柔软的。
5、整理成长筒装,下剂子。剂子的大小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喜欢吃大一些的就下的面剂大点,喜欢吃小一些的就下小的面剂。
6、面剂子不用擀,直接用手按扁,然后按成中间厚四周薄的饼皮。
7、中间包入适量的糖馅,包糖馅一定不能贪多,而且收口的时候呢一定一定一定要把这个口收紧,不然炸的时候会流糖。
8、收紧口之后按扁,这样一个糖糕的胚子就做出来了。
9、锅内油温有五成热的时候下入胚子。下入之后要翻个面防止糖糕粘连在一起。
10、等炸制底面定型后就翻面,一直炸制两面金黄浮起就可以了。炸糖糕的火候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火候大容易外熟里不熟,火太小炸出来的糖糕会比较硬。
1、食材:糯米粉500g;白糖根据喜好适量;红枣丝若干;桂圆7颗;
2、准备七个小器皿;
3、将糯米粉和水按5:1的比例混合,按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白糖,搅拌至无粉粒,装入器皿隔水蒸20分钟;
4、在混合糯米粉时放入红枣丝,隔水蒸前点缀桂圆,蒸好后就完成了。
扯白糖需要相当的力气,一般扯糖的师傅舀一斗雪白的砂糖,倒进锅里,也有的可再放入一点饴糖,加热、搅拌,砂糖渐渐就变成了糖浆,将滚烫已成为拔丝状的糖浆捞起,飞快地拉过来扯过去,拉扯过程中糖浆由黄渐渐变白,由短渐渐娈长,由原来粗粗的一大条变成了像银丝缠绕的线团一样。
粗大滚烫的糖条在师傅手里上下翻飞,自如得像是绕着毛线,最后切成小块,放入口中含着,如蜜一般甜。
扯白糖是浙江绍兴传统的汉族小吃。在当地习俗中颇受欢迎,据说起源于明朝年间。扯白糖在上海被称作麦芽糖,是用饴糖(麦芽糖)与白糖溶解后熬成拔丝状,然后趁糖还未硬化时拉扯而做成的一种糖果。由于在糖中溶入了清淡而有鲜味的饴糖,甜而不腻,又富有营养价值;老少皆宜。
扯白糖是浙江绍兴传统的汉族小吃。在当地习俗中颇受欢迎,据说起源于明朝年间。扯白糖在上海被称作麦芽糖,是用饴糖(麦芽糖)与白糖溶解后熬成拔丝状,然后趁糖还未硬化时拉扯而做成的一种糖果。由于在糖中溶入了清淡而有鲜味的饴糖,甜而不腻,又富有营养价值;老少皆宜。
古人怎么用铅做粉?
冲藕粉:热水将纯藕粉冲成糊状。搅拌:将磨好的铅粉加入冲好的藕粉中充分搅拌。揉搓:将搅拌均匀的铅粉团反复揉搓使之更有韧性。压模:将揉好的铅粉团分块放入模具中压出漂亮的图案。阴干:将压好摸的铅粉锭置于阴凉处阴干即自然阴干后一块块漂亮的铅粉锭就做好啦。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从战国就开始,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术》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
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淀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以上为有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