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B1轰炸机,从宝贝到垃圾,变后掠翼为何遭受如此待遇?
就像俯冲轰炸机一样,都属于一时之选,过了那个时代,落后的性能拖累了服役寿命。
不管是高空高速突袭,还是低空高速突袭,两种特殊性能,都只是一个时段内的最佳办法。面对探测距离更远的警戒雷达,和性能更完美的防空导弹,高空高速突防就显得格外壮烈,毕竟让导弹飞到更高的高度很容易,让飞机则相对较难;同样的,当对方拥有空中预警雷达后,低空突防的就显得很低效,特别是飞机为此付出了极高的性能代价后。
现代轰炸机执行的往往是简单的投弹任务,需要轰炸机做的事情就是,带着极重的导弹,在合适的距离发射出去。轰炸机的简单任务,让战斗攻击机和轻型战斗机分割了,而目标距离远,风险高的任务,则让轰炸机去做。这也是现代战争中,陈旧轰炸机老而弥坚,而新型轰炸机迟迟无法研发的原因之一。
现今美轰炸机的三大主力,B52轰炸机,B1B轰炸机,B2轰炸机,大家对二战期间的B29轰炸机,冷战期间的B52轰炸机,现在的B2幽灵轰炸机并不陌生,但对B1B轰炸机性能很少了解,小编今天简述下,B1B轰炸机威力到底如何!
B1B轰炸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之一,80年代产物,是在B1的基础上研发的,代号枪骑兵,B1B一共生产了100架,现今约有60几架在服役,冷战期间,美国面临苏联庞大的防空火力,B52难以应付,需要一款比B52轰炸机携弹量更大,航程更远的一款轰炸机,所以B1A轰炸机应运而生。
B-1A的主要作战方式为超音速高空突防,但由于美空军高空突防方式不足以应付强大的苏联防空火力网,因此B1A很快停产。80年代,冷战白热化,里根总统,要求研制低空高速突防的轰炸机,通过低空飞行来躲避雷达的捕猎,重新启动B1轰炸机的研发,就是现在的B1B轰炸机!
B1修长的机身,减少了雷达的反射面积,B1B取长补短,图上我们看到进气口涂上隐身涂料,B1B轰炸机可在防区外发射巡航导弹的任务。简单说,就是我还没飞到你上空,我就可以发射导弹,然后我可以飞回去,比如,美战机在以色列上空,我可以发射导弹打叙利亚军事基地!然后我大摇大摆回去,就是我能打上你,你打不上我!一副我在你面前撒野,你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在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中,执行任务不足美空军百分之5,但投下百分之五十的***,造成几百万难民流离失所,战争中犯下累累血债!
aeropIane.airpanp--飞机、以及固定翼/FixebIe.swept.Pane…PIane。还有heIicopter直升机✈飞机的出现才不过短短的170年历史都不到。
现在抬头看看满天飞的各类型飞机,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一架比一架性能先进“功夫”了的✈👍。
可变掠后机翼技术:VariabIe.Swetpt.back.Wing是50年代初期、探索与创造的一型机翼结构构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飞机在低速和高速飞行、起降过程中获得最理想的机翼前缘升力。
(固定翼飞机的操控系统和工作原理/模式)
通过操作开变机翼机构转换翼展不同角度。
优点明显、在当时的技术储备和技术认知条件下解决飞机不同速度的机翼升力问题。
不足之处也是最大的缺点:机翼角度转动结构太复杂、结构重量大、(机体结构重量增加太多)维护保养费时费力……
(图中,可变机翼操控系统连接机构和作动机构)
可变掠后机翼技术出现风靡一时、前苏联“玩”可变翼技术达到“炉火纯青”苏-24、苏-7、米格-23/27、图-22大名鼎鼎的是“白天鹅”/图-160战略轰炸机。
前苏联人、采用了独特和巧妙的设计解决了可变掠后机翼的结构和操控系统,美国人也赞叹不已👍
(美国的“B-1”“枪骑兵”战略轰炸机也***用了可变后掠机翼技术)
(F-14“雄猫”舰载机机翼后掠模式飞行状态)
(F-14“雄猫”机展(打开全翼展模式))
前面提到、可变掠后机翼的确解决了飞机高低速度飞行、起降机翼升力问题,但是,结构复杂、重量大、维护保养麻烦是固有缺点……
随着航空科技不断进步、新型机翼结构和翼型不断涌现、边条翼、前鸭翼结构简单、重量轻、高、中、低速升力效率高、更先进机翼技术出现,可变掠后机翼技术自然被抛弃、优胜劣汰也是航空技术不断提高的自然法则。
(图中,显示F-18***取大边条翼技术飞行中的巨大作用)
(国产歼-10***用的前鸭翼技术飞行状态)
所以:技术进步必然会淘汰落后的技术,是自然规律。不奇怪!
根据最近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一次听证会透入,美空军高级将领称:美军目前的61架B–1B轰炸机当中只有6架具备作战能力,由于高强度的使用,大量的B–1B处于检查和维护状态...稍后,美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辩称,有7架仍然可以随时执行任务...61架当中只有7架能飞,妥善率只有11%,低的令人发指!而2017年空军报告指出B–1B的妥善率还在52.8%,短短2年不到就成了这个样子,其原因是2018年起该机型接替了在中东的B–52机队任务,严重的损耗才使得妥善率降到了目前的最低水平...看来B–1B轰炸机的前途确实堪忧,美军有可能在今后8年内将它们大量退役 !
B–1B洲际战略轰炸机是美军在1***0年代研制的,对它的作战要求是:携带20枚B–83型热核航弹或者B–61型核航弹超低空突破苏联绵密的防空网,深入到苏联腹地去对高价值战略目标实施核打击!也就是说:一开始B–1B就是核轰炸机,并不能执行常规轰炸任务。B–1B携带的B–83型热核航弹,也就是氢弹,该弹重量为一吨,没有精确制导组件,只能是凌空轰炸。
冷战结束了,B–1B轰炸机的核轰炸任务虽然没有被取消,但是深入大国内地去执行核轰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鉴于核轰炸任务被永久性推迟,正当轻壮年的B–1B变得很尴尬,待在机库内需要花上大笔的维护经费却不能参战实在让美军头疼,为此美军拨款对B–1B进行改造,更换火控计算机、***管理计算机...等等航电设备,将它升级为“核常兼备”的轰炸机,数十亿美元花出去后,B–1B具备了常规打击能力。
从2010年代开始执行了较多的常规打击任务,比如:去年4月份携带***M–158巡航导弹去空袭叙利亚。
但是,从B–1B这些年参战的表现来看,它“机库贵族”的名号没有改变!出勤一次在地面维护保养的时间特别长,特别是发动机和可变翼机械部分!由于是超音速飞行,它的发动机磨损要比B–52那种亚音速发动机磨损程度要高了很多,这就和人一样,背负几十斤东西还要求20分钟完成10公里越野,心脏负荷肯定大,长久这样会出心脏病的。
B–1B的剖视图,两侧机翼部分结构非常复杂。
放大图片之后,可以看到B–1B的可变翼结构不但复杂而且所占机身体积也很大,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加了“死重量”,白白消耗掉了不少发动机的功率!
可变翼结构在上个世纪6,70年代流行过一段时间,美军的F14、F111;苏联的米格–23和衍生型米格27、苏–24;英德的“狂风”...都有这个结构,当时认为可变翼结构可以改变机翼的后掠角度,在高空飞行时将机翼向后收起,这样飞机就接近了“三角状”减少了飞行阻力、当需要低空突防时将机翼最大的展开,这样可以得到更大的升力,低空超低空飞行飞机会被较好的可控制性能。
F14将机翼完全向后收起,机身几乎成了
三角状态,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做***让飞机飞得更快和更加省油。
但是,可变翼结构非常复杂,里面的变角齿轮箱和液压筒...等结构要制造的非常精细,并且美军的可变翼结构是“无极变换角度”,不像苏联飞机仅能变换三个,这样的结构就显得更加复杂了。
可问题是可变翼结构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出故障!结构越复杂就越容易出问题,轰炸机这种上百吨的大家伙在天上飞行,机翼承受的各种向上⬆️、向下⬇️应力,在升力很大的情况下机翼甚至要往上翘很大的角度,比如:现在民航客机的机翼都是“超临界设计”,满负重的情况机翼有时候要向上折5,60°而不断裂,这就要求机翼和翼盒部分的设计与制造非常坚固并且材料任性十足,这个事情具体到可变翼结构就麻烦了,做一些并不复杂飞行动作就有可能将“无极变角机械”卡死!会对轰炸机产生很大的飞行危险性,并且复杂的机械结构对地面保障是巨大的压力。B–1B被誉为“机库贵族”,就是因为它的复杂程度远高于B–52,需要长时间的地面保障。
美军还幻想着让B–1B携带对海型***M–158导弹去打击别国航母编队的任务,现在来看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对于B–1B这些“种种不是”美军是清楚的,在新轰炸机没出现前,B–2数量太少更是“机库皇后”的美誉下,不能只靠B–52这位老将四处征战,也只得让B–1B配合,虽然使用费用很高、地面保障也复杂,但这总比待在机库好的多...另外,美军打算将B–1B的机身寿命尽快的消耗掉,好让它快一些退役,节省下来的经费用在研制B–21轰炸机身上。
总之,B–1B离退役时间不远了,它也算是一代名机,服役之初也给人“惊艳”的感觉,“体态优美”一改B–52轰炸机那种笨重的形象,但武器装备不能只看外表和纸面数据,要看它的战场表现,使用费用太高、可维护性太差、出勤率太低...这些都是B–1B的硬伤,而比它老很多,长相一般的B–52反倒是老当益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钛合金一人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钛合金一人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